<span id="jr91b"></span>

        <em id="jr91b"></em>
            <pre id="jr91b"></pre>

            中國共產黨黨史學習五十問


            時間:2018/5/30 0:00:00 來源:本站原創 瀏覽次數:877

             

             中國共產黨黨史學習資料

             

                1.五四運動191954日,北京學生3000余人在天安門前集會,游行示威,掀起愛國風暴。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從65日起,上海工人舉行聲援學生的罷工,參加人數達六七萬。隨后,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如燎原烈火蔓延全國,擴展到20多個省、市的100多座城市。五四運動突破青年知識分子的狹小范圍,發展成為有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參加的全國規模的群眾性革命運動。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斗爭的主力由學生逐漸轉向工人。五四運動,以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主義姿態,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帷幕。五四運動,是一次有著明確政治目標的政治運動,也是一次啟迪先進分子思想的思想文化運動,是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在中國廣泛傳播的加速劑,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開端。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準備了條件。

                2.李大釗是中國第一個傳播馬克思主義并主張向俄國十月革命學習的先進分子。
                3
            19204月,經共產國際批準派出的俄共(布)黨員小組維經斯基等人到達中國,他們的任務是同中國革命組織建立聯系。維經斯基一行先后會見了李大釗和陳獨秀,了解中國的工人運動、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五四運動、醞釀建黨等情況,介紹了共產國際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情況和經驗,對中國共產黨的建黨準備工作給予幫助。
                4
            .最早醞釀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的是陳獨秀和李大釗。1927428日,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李大釗在北京慘遭奉系軍閥殺害。
                5
            19208月,經過醞釀和準備,在陳獨秀主持下,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在上海法租界老漁陽里2號《新青年》編輯部正式成立,當時取名為中國共產黨。這是中國的第一個共產黨組織,其成員主要是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的骨干,陳獨秀為書記。
                6
            19208月,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由上海社會主義研究社出版。
                7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1723日晚上開幕。國內各地的黨組織和旅日的黨組織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他們是:上海的李漢俊、李達,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廣州的陳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陳獨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陳獨秀和李大釗因公務在身未出席會議。他們代表全國50多名黨員參加。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科爾斯基出席會議。會場設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現興業路76號)李漢俊之兄李書城的住宅內。會議在最后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舉行。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一大通過的綱領,表明中國共產黨從建黨開始就旗幟鮮明地把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黨的一大設立中央局作為黨的臨時領導機構。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組成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自從有了共產黨,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信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
                8
            1922121日至22日,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召開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國國民黨以及中國的工人、農民、學生、婦女等革命團體的代表參加了大會。
                9
            19227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出席代表12人,代表全國黨員195人。陳獨秀主持會議并代表中央局報告了一年來黨的工作。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央執行委員會,陳獨秀、鄧中夏、張國燾、蔡和森、高君宇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另選出三名候補執行委員。陳獨秀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黨的二大第一次將黨在民主革命中要實現的目標同將來進行社會主義革命要實現的長遠目標結合起來,明確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民主革命任務,指出要通過民主革命進一步創造條件,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二大正確地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對中國革命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意義。
                10
            192282930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在杭州西湖召開會議,討論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的問題。會議決定在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的條件下,由共產黨少數負責人先加入國民黨,同時勸說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
                11
            1923年爆發的二七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是黨領導的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的最高峰,表現了中國工人階級高度的組織性、紀律性和偉大力量,沉重打擊了敵人,鍛煉了階級隊伍。同時,使黨和工人階級開始認識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是中國人民的死敵。
                12
            .廣東海陸豐的農民運動是建黨初期范圍廣、影響大的一次農民運動,開創者是后來被人們譽為農民大王的彭湃。
                13
            19225510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
                14
            19241927年,中國大地上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軍閥的革命運動。這場革命運動席卷全國,規模宏大,發動群眾之廣泛,影響之深遠,在中國近代革命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們通常稱它為大革命國民革命。
                15
            1923615日,中國共產黨理論刊物《新青年》季刊在廣州創刊,瞿秋白擔任主編。由瞿秋白翻譯的《國際歌》中文歌詞首次在這個刊物上發表。
                16
            192361220日,中國共產黨在廣州東山恤孤院31號(現恤孤院路3號)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國420名黨員。大會的主要議題是討論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的問題。黨的三大決定采取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的方式實現國共合作,這是當時能夠為孫中山和國民黨所接受的唯一合作方式。大會選舉陳獨秀、蔡和森、李大釗、譚平山、王荷波、毛澤東、朱少連、項英、羅章龍等9人為中央委員,鄧培、張連光、徐梅坤、李漢俊、鄧中夏5人為候補中央委員,由陳獨秀、蔡和森、毛澤東、羅章龍、譚平山(后由于譚調職,改為王荷波)5人組成中央局,陳獨秀為委員長,毛澤東為秘書,羅章龍擔任會計,負責中央日常工作。黨的三大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策略原則和共產國際的指示,結合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充分發揚民主,在分析中國社會矛盾和明確中國革命性質的基礎上,正確解決了建黨初期,黨內在國共合作問題上存在的重大分歧,統一了全黨的認識,正式確定了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與國民黨進行黨內合作的策略方針,使黨能夠團結一切可能聯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黨的三大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孫中山先生對國民黨進行了改組,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召開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國掀起了聲勢浩大、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眾運動,勝利地舉行了北伐戰爭,促進了中國革命的高漲。
                 17
            1923923日,瞿秋白發表《自民權主義至社會主義》的文章,明確提出了爭取無產階級在社會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認為無產階級在社會革命中,必須日益取得重要的地位以至于指導權。
                 18
            19231020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刊物《中國青年》(周刊)在上海創刊,先后擔任該刊編輯的有惲代英、蕭楚女、林育南、任弼時、鄧中夏、張太雷、李求實等。
                 19
            1925126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上海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動員全體團員貫徹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積極發展青年學生運動,并決定把社會主義青年團改稱為共產主義青年團。大會選出團中央執行委員會,張太雷被選為總書記。
                 20
            1925111日,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有20人,代表全國黨員944人。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參加了大會。大會的主要議題是:如何加強黨對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的領導,以及在宣傳工作、組織工作和群眾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大會圍繞當前的中心工作,通過了《對于民族革命運動之議決案》等11個議決案,并選出了新的中央執行委員會。新當選的中央執行委員共9人: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張國燾、項英、瞿秋白、彭述之、譚平山、李維漢;候補執行委員5人:鄧培、王荷波、羅章龍、張太雷、朱錦堂。在隨后舉行的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陳獨秀當選為中央總書記兼中央組織部主任。黨的四大最重要的貢獻是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
                21
            19256月,毛澤東在韶山組建了中共第一個農村基層組織——韶山黨支部。
                22
            192510月,為了在北伐軍中掌握革命武裝力量,在周恩來等人的努力下,以鐵甲車隊為基礎,以黃埔軍校部分成員為骨干,以廣東、廣西、湖南招募的貧苦農民為士兵,建立了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葉挺任團長,所以也稱葉挺獨立團。
                23
            1925530日,震驚中外的五卅運動在上海爆發,并很快席卷全國。五卅運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民族直接反抗帝國主義的偉大運動,顯示了各革命階級、各階層民眾在無產階級領導下聯合斗爭的巨大威力,給了帝國主義和軍閥勢力一次前所未有的打擊。五卅運動,對中華民族的覺醒和革命運動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標志著大革命高潮的到來。
                24
            1926320日,蔣介石在廣州制造了實行緊急戒嚴,逮捕海軍局代局長、共產黨員李之龍,監視和軟禁大批共產黨人,解除省港罷工委員會的工人糾察隊武裝,包圍蘇聯領事館,監視蘇聯顧問的中山艦事件。這一事件成為國共關系發展中的一個轉折點。
                25
            192679日,北伐戰爭在打倒列強,除軍閥的雄壯口號中正式開始。北伐戰爭的目的是推翻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自由、民主和統一。
                26
            19269月,毛澤東發表《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一文,論述了農民運動與國民革命的關系,指出農民問題是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宗法封建的地主階級特權,要靠農民從鄉村中奮起打到。
                27
            19274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人士。
                28
            1927427日,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82人,代表黨員57967人。大會通過了《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案》。選出了由31名正式委員和14名候補委員組成的黨的中央委員會。隨后舉行的五屆一中全會選舉陳獨秀、蔡和森、李維漢、瞿秋白、張國燾、譚平山、李立三、周恩來為中央政治局委員,蘇兆征、張太雷等為候補委員;選舉陳獨秀、張國燾、蔡和森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陳獨秀為總書記。大會第一次選舉產生了中央監察委員會,由正式委員7人、候補委員3人組成。黨的五大是在大革命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召開的。五大雖然對陳獨秀的錯誤進行了批評,但對無產階級如何爭取領導權,如何領導農民進行土地革命,如何對待武漢國民政府和國民黨,特別是如何建立黨的革命武裝等迫在眉睫的重大問題,都未能作出切實可行的回答,因此,難以承擔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挽救大革命的重任。而真正結束中央所犯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制定正確的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方針,是在3個月后的八七會議上完成的。
                29
            .南昌起義192781日凌晨,在以周恩來為首的前委領導下,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在黨直接掌握和影響下的軍隊2萬余人,舉行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用血與火的語言,宣告了中國共產黨人不畏強暴、堅持革命的決心。它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起了一面革命武裝斗爭的旗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30
            192787日,為了審查和糾正黨在大革命后期的嚴重錯誤,決定新的路線和政策,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會議由瞿秋白、李維漢主持。會議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討論黨的工作任務,確立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
                31
            192799日,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發動了秋收起義。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首次在武裝斗爭中公開打出中國共產黨的旗幟,創建了一支真正的人民軍隊,并開始了在農村開展游擊戰爭、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偉大實踐,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32
            .三灣改編1927929日,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江西永新縣三灣村。為了保留和鞏固這支新生的革命武裝,毛澤東主持了前委會議,決定對部隊進行改編。三灣改編,毛澤東創造性地提出把支部建在連上,從組織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把工農革命軍建設成為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重要開端。
                33
            19271211日凌晨3時許,張太雷、葉挺等人領導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教導團全部、警衛團一部和3000名工人赤衛隊員在廣州發動起義。12日,張太雷在戰斗中光榮犧牲。
                34
            192710月,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開始創建以寧岡為中心的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的艱苦斗爭。
                35
            1928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一小部分部隊和湘南起義農軍1萬余人陸續轉移到井岡山地區,與毛澤東領導的部隊在寧岡礱市會師。會師后兩支部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后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改稱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
                36
            1928618日至711日,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選舉權的代表84人。會上瞿秋白代表第五屆中央委員會作政治報告。六大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23人,候補中央委員13人。隨后召開的六屆一中全會選舉蘇兆征、項英、周恩來、向忠發、瞿秋白、蔡和森、張國燾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關向應、李立三、羅登賢、彭湃、楊殷、盧福坦、徐錫根為政治局候補委員;選舉蘇兆征、向忠發、項英、周恩來、蔡和森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委員,李立三、楊殷、徐錫根為常委會候補委員。黨的六大認真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以來的經驗教訓,對有關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存在嚴重爭論的根本問題,作出了基本正確的回答,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和歷史條件下召開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
                37
            19294月,毛澤東主持制定興國《土地法》。這個《土地法》,根據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農民問題決議案》關于沒收一切地主土地分配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的精神,并結合贛南土地革命斗爭的經驗,將井岡山《土地法》中沒收一切土地的規定,改為沒收地主階級土地及公共土地。
                38
            19291228日,中共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召開。古田會議的中心思想是要用無產階級思想進行軍隊和黨的建設。
                39
            193015日,毛澤東針對紅四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林彪的右傾悲觀思想給他寫了復信(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信中批評那種不愿做艱苦工作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錯誤傾向,指出只有中國工農紅軍和紅色區域的建立和發展,才是半殖民地農民斗爭的最高形式和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星星之火,必將燎原。
                40
            19303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推動下,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上海成立,會上魯迅作了題為《對于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的重要講話。
                41
            19305月中旬,中共中央在上海召開全國紅軍代表會議。會議討論軍隊內黨的組織、政治委員制度、士兵委員會和政治工作等問題,并決定各地紅軍要相對集中,主要戰略區域的紅軍要合編成軍團。這次會議對紅軍的發展和建設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42
            193117日,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中國共產黨六屆四中全會在上海召開。出席會議的除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22人外,還有全總、???、鐵總黨團、團中央、蘇維埃準備委員會以及白區黨的基層組織的代表,共37人。共產國際代表米夫出席了會議,并不斷使用組織手段控制會議的進行。會上,王明(陳紹禹)等在米夫的支持下,以執行國際路線、反對立三路線、反對調和主義為旗號,雖然也批評了李立三的一些的錯誤,但卻指責以李立三為代表的錯誤是在的詞句掩蓋下的右傾機會主義,提出一系列比李立三冒險錯誤還要的錯誤觀點。通過四中全會,王明等人實際上掌握了中共中央的領導權。從此,以王明為代表的傾教條主義錯誤統治全黨達4年之久。
                43
            19319月,王明決定去莫斯科,擔任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負責人,經共產國際批準,由秦邦憲(博古)、張聞天(洛甫)等組成的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成立。
                44
            193111720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葉坪村舉行,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會議選舉毛澤東任人民委員會主席。
                45
            1933630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以南昌起義的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711日經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批準。此后,八一就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46
            1934420日,由中國共產黨提出,經宋慶齡、何香凝、李杜等1779人簽名,發表了《中國人民對日作戰的基本綱領》,呼吁中華民族武裝自衛,把日本帝國主義驅逐出中國。5月,中華民族武裝自衛委員會總會在上海成立。
                47
            19347月,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沖破國民黨對中央蘇區的圍剿,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決定將尋淮洲、樂少華、粟裕等領導的紅七軍團改編為北上抗日先遣隊。
                48
            .紅軍長征193410月,由于中共臨時中央錯誤的政治及軍事指導,中央紅軍未能打破國民黨軍隊的第五次圍剿,中央紅軍主力五個軍團及中央、軍委和直屬部隊共86萬余人,踏上戰略轉移的征途,開始了著名的長征。其他各地的紅軍主力也陸續從長江南北各根據地向陜北革命根據地(又稱陜甘蘇區)進行戰略大轉移。紅軍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19361022日,紅二方面軍到達甘肅靜寧,紅軍三大主力宣告會師。三大主力紅軍的會師,標志著紅軍長征的結束,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軍隊聚殲紅軍企圖的破產。
                49
            .遵義會議1935115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審查黎平會議決議和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教訓。這次會議結束了王明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并為后來戰勝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圖謀,勝利完成長征、開創抗日民主解放戰爭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礎。遵義會議在極端危及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
                50
            193581日,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草擬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101日,以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義在巴黎《救國報》上正式發表,宣言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停止內戰,抗日救國,組織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這個宣言對推動抗日統一戰線工作和抗日救亡運動,起了積極的作用。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 av第一福利网站 苍老师免费av在线播放 韩国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狠狠躁夜夜躁中文字幕 亚洲不卡av一区二区无码不卡

              <span id="jr91b"></span>

                  <em id="jr91b"></em>
                      <pre id="jr91b"></pre>